当前位置: 主页 > 融资 > > 微资讯!新晋“网红”钒电池火出圈!670亿龙头股再放大招!机构最新研判
微资讯!新晋“网红”钒电池火出圈!670亿龙头股再放大招!机构最新研判

时间:2023-02-07 15:12:00

中新经纬7月21日电 (张澍楠)21日,新晋“网红”钒电池依旧活跃。截至午间收盘,钒电池指数涨2.66%,11只指数成分股飘红。


【资料图】

钒电池概念持续走强

新能源电池的内部,一场围绕元素周期表的战争已经打响。如今,资本市场上取代锂成为“新贵”的金属,是钒。

Wind数据显示,7月20日,钒电池指数大涨6.05%,报1927.74点,领涨两市。同时,指数成分股全部收红。其中,振华股份、安宁股份、攀钢钒钛等悉数涨停。金浦钛业、河钢股份、易成新能、惠云钛业等均涨超6%。

来源:Wind

21日,钒电池板块高温不减,钒电池指数涨2.66%,报1979.07点。龙头股攀钢钒钛再度冲击涨停,半日涨9.09%,总市值达671亿元;安宁股份大涨超8%,振华股份、金浦钛业、河钢股份全线冲高。

什么是钒电池?资料显示,钒电池全称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基于金属钒元素的氧化还原可再生燃料电池,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可以通过更换电解液实现“瞬间再充电”。相比于钠硫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池容量更大、更安全环保、循环寿命更长、能量转换效率高。

6月29日,一则由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将钒电池拉回投资者视野。其中提到,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东吴证券认为,政策对储能安全性要求进一步调高,或使以钒电池为主的液流电池成为大中型储能的重要方式,钒电池需求有望加速增长。

多只概念股业绩预降

Wind显示,钒电池指数成份股共14只。6月24日以来,攀钢钒钛股价持续上涨,7月便进入加速模式,截至7月20日收盘,在19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106.05%,同时股价也刷新自2011年9月以来新高。

需要一提的是,一墙之隔的“钛白粉”产业,包括中核钛白、金浦钛业等,也因废料中含有可提取的钒而借势大涨。

对于近期股价连续攀升,7月20日晚,攀钢钒钛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经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没有买卖公司股票。

攀钢钒钛介绍,公司2022年继续与大连融科就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签订了商业合同,若合同得以全部顺利执行,按照铁合金在线网站公布的目前钒产品市场价格水平计算,交易金额规模约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此前,攀钢钒钛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亿-11.5亿元,同比上升50.72%-66.66%。

上述14只成分股中,除攀钢钒钛外,振华股份、河钢股份、金浦钛业、上海电气、西子洁能、鲁北化工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明星电力已发布半年度业绩快报。其中,河钢股份、金浦钛业、西子洁能、鲁北化工均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上海电气预计最高亏损11.6亿元。

机构:钒价或大幅上涨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目前全球多个国家正在进行钒液流电池的示范应用和推广,钒液流电池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钒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小,下游消费领域集中以及供应端集中度高的特点。这使得钒价对于供需失衡呈现出高弹性特征,假设未来钒行业供应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在储能用钒量激增的拉动下,预测2025年全球钒供应缺口将达到3.0万吨,2030年缺口将扩大至9.6万吨。显著的供需缺口或刺激钒价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

需求方面,中信证券预测,2030年钒的需求量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增长超过一倍。

国泰君安认为,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一方面,电池端技术壁垒较高,具有技术积累和资本优势的行业龙头将保持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原材料质量和价格是制约全钒液流电池产能的核心因素,具有规模优势和研发能力的行业龙头将受益。

不过,光大证券指出,钒电池缺点包括初装成本高、能量密度低、能量转换效率低于锂电池等。同时,短期市场炒作风险也较为突出。光大证券提醒,对于钒电池板块,需关注资源开发不及预期导致钒价上涨,及技术更新带来的降本不及预期风险。

中信证券也提到,目前全球钒的生产主要来自钢铁行业生成的钒渣提钒和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占比达到90%,这一路线未来的产量增长受到钢铁行业产能扩张的限制。石煤提钒等路线则由于环保和成本问题料未来扩产空间亦受限。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